当唐太宗亲眼见到李靖时,他震惊于眼前的景象。眼前这位刚刚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,力挫突厥的名将,此刻却正虚弱地躺在床榻上,身形佝偻,双目中隐隐透出疲惫与无奈。即便慌忙从床上起身行礼,李靖因患有长期困扰的左腿足疾,动作迟缓上杠杆股票,显得力不从心。唐太宗心中不禁升起一丝忧虑,但他很快就发现,李靖的眼神中闪烁着一种难以掩饰的兴奋,那眼神透露出他对生命最后一段时光的渴望与恳求。
“陛下,李靖虽然年迈,仍不愿在过去的荣光中安享余生。我请求,允许我再次披甲上阵,带兵征讨吐谷浑。”李靖的话语中带着深深的自信与坚毅,那种不甘平庸的决心几乎能感受到空气的震动。
吐谷浑,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名字。它原本只是鲜卑慕容氏的一个部落,其祖先慕容吐谷浑更是历史上一个极具分量的人物。金庸先生的《天龙八部》中,慕容复心心念念的大燕国便源自于这个氏族。而在历史的长河中,慕容吐谷浑曾因与慕容廆的矛盾,从辽东迁徙至青海,开创了属于自己的王国,并将祖先的名字沿用为国号。南北朝时期,吐谷浑强盛一时,领土不断扩张,疆域辽阔,然而,命运却在隋炀帝时期迎来了重大转折。
隋帝国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迅速征服了吐谷浑,建立了西海、河源郡,几乎彻底摧毁了吐谷浑的根基。然而,随着隋朝的灭亡,慕容伏允抓住了机遇,在动荡的局势中逐渐恢复了吐谷浑的力量,甚至与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联手,借机攻破了河西李轨的防线,获得了唐朝的支持与关注。
展开剩余76%在贞观初年,年事已高的慕容伏允将朝政的重担交给了天柱王,后者以其对外扩张的雄心,暗中对唐朝示好,却又时常在边境挑衅,甚至在多次派遣使者前往长安的命令下,迟迟未有回应。唐太宗多次派遣使臣前往吐谷浑训斥,却始终未见慕容伏允的身影,反而赵德楷的使团也被扣留在吐谷浑。唐太宗终于忍无可忍,决定采取武力应对。
贞观八年,唐太宗命令段志玄率领多国联军,开展对吐谷浑的闪击战。然而,尽管联军成功突破了吐谷浑的边防,深入敌境八百余里,但因为粮草不足,段志玄无奈撤兵,未能完成唐太宗要求的彻底灭国之任务。唐太宗急需一位具备长途行军与快速打击能力的将领,而李靖,无疑成为了他的最佳人选。
尽管李靖在击败突厥汗国后,因年老多病已心力交瘁,但作为一名曾经在雪夜中斩杀突厥敌人的英雄,他无疑是唐太宗最信任的将领。即便李靖身体日渐衰弱,左腿足疾让他行动不便,他依旧应召前往。他的内心或许百般不愿,但面对国家的需求,李靖义无反顾,甚至主动请缨前往险恶的青藏高原,准备再次迎接战斗。
年过古稀的李靖与侯君集并肩行进,踏上了征战吐谷浑的艰难之路。然而,慕容伏允早已预见到了唐朝的进攻,迅速烧毁了草场,带领部队后撤至两千里外的柴达木盆地。面临极端的物资匮乏,李靖依然没有选择撤退,而是带领唐军与侯君集分兵合击,在高原上展开了一场艰苦的远征。在海拔四千米的青藏高原,李靖和他的士兵们忍受着冰雪与寒风,挑战了极限。
这场跨越数千里的追击战中,唐军打了数十场硬仗,几乎摧毁了吐谷浑的所有有生力量。然而,慕容伏允却巧妙地再次逃脱,穿越阿尔金山,跑到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的且末城。李靖马不停蹄,继续追击,最终慕容伏允再次仓皇逃窜,直奔西边的突伦川。唐军精锐契苾何力带领千人跨越沙漠,最终在突伦川成功俘获了慕容伏允的妻子与儿子。
慕容伏允最终无路可逃,士兵心灰意冷,纷纷弃他而去。在残酷的环境下,慕容伏允选择了以自缢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。此时的吐谷浑,已无法再恢复昔日的辉煌。
李靖的胜利,并未让唐太宗趁机占领吐谷浑的领土,反而让他扶持了一个亲唐的政权。慕容伏允的长子慕容顺,因为在中原当过人质,深受汉化,且早已被父亲抛弃,成为了最适合继位的人选。唐太宗在贞观九年批准了吐谷浑复国,并册封慕容顺为可汗,同时派遣李大亮驻守。
然而,唐高宗晚年,吐谷浑因受到吐蕃的强力围剿,再次灭亡,昔日的辉煌已成为历史。即便唐朝派遣了薛仁贵、王孝杰等名将赴吐谷浑,数十万唐军折戟沙场,未能恢复其国土。在《血腥的盛唐》一书中,王觉仁详细描绘了李靖率领唐军,跨越重重高山冰川,经过大非川、且末城、突伦川,最终迫使慕容伏允精神崩溃,选择自尽的全过程。这场长达五千多里的追击战,不仅仅是一次军事行动,更是唐太宗对西域各国展示强大国力的宣言,给了西域国家巨大的心理压力,也为唐朝日后的西域征战奠定了基础。
发布于:天津市